居家生活 【達人GO】酒徒記事 – 酒評評分的通貨膨脹 2018-11-302018-11-30 科學藍孩 葡萄酒的年份有好有壞,但滿分葡萄酒越來越常見,卻是不爭之事實。皇后的貞操不容質疑;酒評家給分時的正直與誠實也一樣。酒評家主張,這是因為葡萄田管理與酒窖釀造的進步,才讓葡萄酒的評分越來越高;這是合理的說法,卻也是片面的說法。
居家生活 【達人GO】酒徒記事 – All else is argument. 2018-09-28 科學藍孩 Vitello Tonnato翻成英語應該是Tunnied Veal、Sliced veal with tuna-based sause;譯成中文則是切片小牛肉佐鮪魚醬,但不論在英語系國家或台灣一些餐廳,在菜單上仍舊寫著義大利文的Vitello Tonnato,而非英譯或中譯。似乎,當侍者以咏嘆調吟出Vitello Tonnato時,就如同哈利波特吟著咒語,能讓盤中菜餚變得更加美味。
居家生活 【達人GO】酒徒記事 – 酒徒絮語:Less is More 2018-07-042018-07-04 科學藍孩 葡萄酒和料理相仿,皆為入口之物;人總得吃,就會區分好吃或難吃,吃多了,就能形成個人經驗與意見。然而,料理的價值,只在提供飽腹的滿足感,還是也附帶感官之外的意義?
居家生活 【達人GO】酒徒記事 – 布根地有風土,香檳也有風土嗎? 2018-04-112018-04-11 科學藍孩 香檳區的絕大多數產量把持在大型香檳廠手裡,酒款產量動輒百萬瓶;對大廠來說,進一步探討地塊差異,百害而無一利,因此他們強調調配的藝術、闡明年份的差異,卻避談地塊或風土。雖然香檳的釀造過程遠較紅、白酒來得繁瑣,需要更多的人為介入;但香檳,真的不能談風土嗎?
居家生活 【達人GO】酒徒記事 – 關於葡萄田分級的絮語 2018-03-212018-03-21 科學藍孩 高下之別,大概是最傷人卻也最常被談論的議題;從出身、工作、收入,到車房錶酒,人們似乎熱衷於比出個高下來。葡萄酒有沒有高下?葡萄田有沒有高下?或許,有時候分高下,是追求真理、對優質物件的認可;或者,是為了差異化後,來提升整體的經濟價值…同樣是葡萄園劃分,法國布根地與義大利Barolo,選擇了不同的道路…
居家生活 【達人GO】酒徒記事 – 中年男子與葡萄酒的五四三 2017-11-02 科學藍孩 葡萄酒的功用很多,可以自娛、可以投資、可以炫富、可以盲飲稱冠、可以炫耀財力、可以永遠只喝同一款酒、也可以從三百元喝到三十萬…葡萄酒最有趣的地方,不就是那充滿想像空間的可能性嗎?還沒喝以前就知道味道的話,那多無趣。